城市蝶变 向美而生
——看可克达拉市如何提升城市品质
记者 赵爽 侯雨彤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城市是重要载体。
? 多年来,师市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品质提升等方面多维度开展工作,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打造现代化品质城市。
? 而今,这座有质感有温度的城市,正在不断更新中向新而行、进阶而上。
? 公园作为城市之美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品质与能级的象征。
在可克达拉市,一座座公园不仅彰显出民生福祉的提升,更是致力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生动实践。
? 4月6日一大早,家住可克达拉市宏福众安南区的居民林华来到儿童公园散步。
? 一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可克达拉市的居民都会去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边走边活动筋骨。公园里,凉亭、桌椅、健身器材等设施齐全。提起家门口的公园,林华直言,这种推窗见绿、出门感受绿的生活真是太惬意了。
近年来,可克达拉市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达823.2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3.4%,绿化覆盖率达44.1%。2023年,可克达拉市获评“兵团园林城市”。
? 清明节假期,朱雀湖公园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四人脚踏车、电动车、小火车……为满足职工群众游玩新期待,朱雀湖公园不断更新娱乐设施,同时在游客集中区域配备遮阳棚、增加摊位等,切实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提升了满意度。
? 2023年4月28日,师市“草原之夜”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2023年5月19日,伊力特酒文化节盛大开幕;2023年6月20日,伊帕尔汗薰衣草文化旅游节开幕;2023年9月22日,稻香文化旅游节开幕……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师市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游客在可克达拉市开启了一场身心愉悦、嗅觉味觉共享的“畅游”。
? 如果说公园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那么城市书吧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
? 在可克达拉市,城市书吧是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升级、公共环境不断改善的一个缩影。在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等方面的完善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 4月7日,记者走进可克达拉市滨河书吧,室内设计精美,有阅读区、观影区、饮品区……不少市民正在享受属于自己的阅读时光。
? 滨河书吧分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642平方米,有各类藏书1万余册,是一个集休闲、观景为一体的休闲书吧。
? 目前,可克达拉市建有4个书吧,分别是滨河书吧、儿童书吧、鹤林书吧、紫沁书吧。
? “经过9年的建设,我们可克达拉市越来越美丽,新建了许多精神文化阵地,舒适、自由的空间,提升了生活品质。”市民徐凤梅说。
? 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需要精神文化,物质条件也尤为重要。
? 2018年9月14日,一则关于“可克达拉市新能源公交车开通运营”的消息刷屏朋友圈。时间回到现在,新能源公交车已运行近6年,数量也从当时的20辆增加到现在的41辆。
? “在小区门口就能坐上舒适、干净的公交车,出行非常方便。”市民李玉梅说。
? 可克达拉市公共交通线路已覆盖城区主要街道、商业区域以及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 消费活力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 2月7日,在可克达拉市邻里超市,消费者尹雪通过使用消费券享受到打折优惠。“我一共消费了234元,用券后优惠了50元,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很实用。”尹雪满意地说。
? 2月,师市统筹130万元,全力保障“幸福四师迎龙年 享优惠”促消费活动开展,拉动师市零售行业销售额增长近500万元。
? 城市品质提升,不仅硬件要完善,软件也要强起来。
? 3月15日,市民刘建在可克达拉市美地壹號小区附近发现一个下水井盖破裂,立即掏出手机,打开“可市通”APP,在“随手拍”页面拍照并添加文字说明后上传。几天后,刘建发现下水井盖已换好。
? 可克达拉市在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用管理提升文明,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开通了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水务、智慧环卫、智慧公厕等,让城市更智慧、更宜居。
?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让可克达拉市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更为智能化和便捷化,展示了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准,同时有效提高了政府治理、产业发展及民生服务水平。
? 如今,师市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逐步融入职工群众的日常生活。
? 城市品质提升得如何?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市容市貌。
? 市容市貌是一座城市的“脸面”,展现着城市底蕴、人文素养、精神风貌。今年以来,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落实《关于创新完善兵团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的若干措施》,制定贯彻落实21条措施细化方案,印发《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市场监管服务提升效能年”工作方案》《师市市场监管局督办落实工作制度(试行)》等,不断强化监管执法效能,努力打造“规范监管、消费安全、公平执法、经营有序”的市场环境。
? 师市强化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围绕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完善放心消费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暨创建兵团文明城市集中宣传系列活动,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持续推广线下7日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健全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已签订承诺书306家,落实线下无理由退货78件次,20家企业申报成为ODR企业;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确保及时受理、解决消费纠纷,一季度受理投诉举报线索72件,办结率达100%。
? 这一系列举措切实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游客体验感,提高了市民满意度。
?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路网日益通畅,城市管理愈发精细,市容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如今,可克达拉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愈发有魅力,一幅生动美丽的精品城市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师市“招商之冬”成果丰硕
签约项目89个 签约金额143.32亿元
本报讯(记者 王东 通讯员 邓晓娟)4月7日,记者从师市商务局获悉,2023年“招商之冬”活动期间,师市39个招商小组累计外出招商1120天,对接企业485家,接待来访企业792家,共签约项目89个,签约金额143.32亿元,超额完成兵团下达签约任务的43.32%。
师市深入贯彻落实兵团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暨“招商之冬”动员会精神,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依托自贸区建设,用足用好各级各类政策,在建链、强链、延链上狠下功夫,吸引企业落地师市。同时,围绕项目建设需要开展全周期服务,最大程度地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理环节、压缩办结时限,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办理开通“绿色通道”,完善代办帮办服务机制,进一步营造务实高效的投资服务环境,全力推动“招商之冬”取得实效。
师市各招商小组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围绕“建设支点、走在前列”工作目标,强化“链式”思维,提升服务质效,推动“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赴成都、重庆、银川、武汉、上海、天津等地累计开展招商活动57场次,签约海源二期配套300MW光伏项目、蔚蓝新能源共享储能项目、舰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霍尔果斯铁路专用线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并将在上半年陆续开工建设,预计形成招商引资实物量3.8亿元。
同时,师市通过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综合协调、谋划、跟进、落地工作调度机制,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提升服务精准度,加快推进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形成更多实物量。
在“招商之冬”活动的有力推动下,师市迎来了“项目之春”,一季度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1个(含复工项目),形成招商引资实物量9.02亿元,同比增长11.69%,实现招商引资首季“开门红”。
4月9日,可克达拉市居民开心赏花拍照
4月9日,可克达拉市居民开心赏花拍照,感受城市生态之美。建城9年来,可克达拉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打造有花有景的29个主题生态绿地,绿化覆盖率达44.1%,获得首批兵团园林城市、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称号。 杨俊钦 摄
师市多举措推进欠薪问题源头治理
本报讯(记者 李惠 通讯员 张进)4月1日,农民工邓强(化名)等3人将一面写有“心系百姓解忧难、信访部门显真情”的锦旗送到师市信访局工作人员手中,感谢其帮助自己圆满解决了难题。
2023年10月,因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包括邓某在内的3名农民工工资共计14余万元被企业拖欠未付。虽经多方联系,迟迟未得到有效解决,邓强等3人来到师市信访局寻求帮助。信访局工作人员按照“接诉即办、分类转送”的要求,对其诉求、信息依法分类、规范登记,按照管辖权限,及时转送责任单位处理,最终在办理期限内,圆满解决了工资支付问题。
化解欠薪信访积案,是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公信力的有效手段。今年以来,师市信访部门高度重视化解欠薪信访积案工作,调查研究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化解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明确化解方向,找到啃掉“硬骨头”的具体办法,采取政策解释、盘活项目、挂牌拍卖等形式,协调各职能部门集思广益、共同发力,确保化解工作顺利开展。
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上,师市信访局强化源头预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发挥团镇品牌调解室作用,凭借其在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熟悉具体情况、贴近职工生活的优势,对有关人员明理释法,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和前端。同时,规范程序,强化项目监管和前置性审核力度,联动各部门监管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从根源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而减少类似信访事项的发生。
优化工作方法,是师市推动化解欠薪类信访事项的具体举措之一。师市创新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制度,师市法学会、司法局等组织和单位选派22名法律工作者、法律咨询专家参与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有力推动化解一批涉法涉诉案件。在师市18个团镇和2个市域街道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信访问题专题会商机制,实现联席会议机制全覆盖。运用基层发现问题调解在一线、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为主线、信访部门督促落实在全线的“三线”工作法,紧盯“事要解决”这个根本点,相关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守关口,信访部门全程跟踪问效,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与此同时,师市还严格贯彻落实信访法治化工作指南和“路线图”,以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重点,深入社区、连队,走进企业、工地,设点公园、广场,开展普法宣传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治欠工作氛围。
1月至今,师市信访局共受理来访来电来信投诉欠薪类事项40起,办结欠薪类信访事项37起;受理率100%,办结率92.5%,未发生一起因欠薪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岳敏:用生命谱写脱贫攻坚壮歌
兵团日报记者 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相信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为了职工群众、幸福职工群众。”翻开十四师皮山农场九连原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岳敏的笔记本,只见扉页上工工整整写着这句话。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和兵团,岳敏作为兵团优秀退役军人代表,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这一年,岳敏服从安排,任皮山农场九连党支部书记。
皮山农场曾经是兵团深度贫困团场,九连是皮山农场重度贫困连队,职工群众手头不宽裕,日子过得紧巴巴。
来到九连后,呈现在岳敏眼前的是三排破烂不堪的草把子房,墙里面是红柳枝扎的架子,外面糊上一层泥,晚上能透过屋顶看到星星。草把子房不但住人,有的甚至人畜混居。
岳敏出生于甘肃省陇西县的一个贫困家庭,深切感受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的不易,也正因如此,他对脱贫攻坚事业非常执着。
为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岳敏总是在不停奔波。他利用周末时间逐一走访连队贫困户,用最短时间掌握贫困户的详细资料,每户家庭的致贫原因等信息都被他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贫困户没领上低保金,他帮忙办理领取手续;贫困户没工作,他多方联系帮助解决;职工务工讨不到工钱,他多次联系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去讨要,直到问题解决;有的职工要种红枣树,他帮着修枝、增施有机肥,提高红枣产量;有的职工家里房子漏雨,他爬上房顶维修……岳敏将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职工群众脱贫攻坚。
2014年至2020年,岳敏先后调解矛盾纠纷34起,为25人联系用工单位,办好事实事120余件,九连由上访重点连队变为信访工作先进连队。2019年,在他的带领下,九连拆除草把子房,建成保障性住房78套,80户安置户住进楼房,78户居民搬进新建平房。
就在一切慢慢好转,九连职工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时,2020年7月12日,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岳敏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离开了他所热爱的脱贫攻坚事业。
在担任九连党支部书记的6年时间里,岳敏如胡杨般扎根连队,带领职工群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红枣产业提质增效、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大家外出务工、改善人居环境等,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用生命谱写了脱贫攻坚壮歌。因工作成绩突出,岳敏获得兵团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如今走进九连,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院落、宽阔平坦的道路,处处生机盎然,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这个让岳敏牵挂、热爱、奋斗过的地方,已是一番新景象。
宏远集团公司首季完成经营总产值5.79亿元
同比增长25.99%
本报讯(记者 赵爽 王东 通讯员 蒋本正)4月8日,记者了解到,宏远集团公司一季度完成经营总产值5.79亿元,同比增长25.99%;完成建筑业产值5.35亿元,同比增长22.73%。
今年以来,为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该公司组织召开重点工作谋划推进会6场次,并制定17个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同时,成立复工复产检查组、督导组,召开复工复产推进大会、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大会等,有序推进项目开复工;成立开拓市场专班,制定《宏远集团公司外部市场开拓工作实施方案》,发动全员开拓市场,首季中标工程37个,中标额29.36亿元,同比增长38%。
该公司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和建设“四个合格”党员队伍为抓手,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互融共进。各党支部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1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36场次,开展党纪法规培训1次,覆盖1100余人次,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该公司积极发挥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员工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各类培训54场次,参加培训2287人次;举办建筑“八大员”、建筑特种工、技术工种培训班,参加培训350人,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我们将持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狠抓项目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争取拿到更多优质工程,并坚持‘立足本土,深耕疆内,拓展疆外’的思路,严格执行《宏远集团外部市场开拓工作实施方案》,积极跟进5亿元级、10亿元级的大项目,奋力实现年度建筑业产值目标任务,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宏远力量。”宏远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卢扬说。
伊犁各地鲜花竞相绽放 吸引游客踏青赏花
4月8日,在可克达拉市惠宁公园,来自惠远镇的游客正拍照打卡。连日来,可克达拉市山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与步道、水系、建筑相互呼应,风景如画,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前来赏花拍照。 杨俊钦 摄
六十一团百年杏树王进入盛花期。阿衣舍 摄
伊宁讯(伊犁日报记者 孟霞 通讯员 张璟)随着气温升高,伊犁州各地的鲜花竞相绽放,有白番红花、杏花、野酸梅花、桃花、野苹果花、野郁金香花等,美不胜收。为方便游客踏青赏花,当地开通了多条公交赏花路线,让游客轻松出行。
4月7日,走在伊宁市海棠路上,杏花已经开满枝头,进入盛放期,吸引了不少赏花群众前来打卡拍照。
伊犁河谷的杏花花期可以持续到4月底。从最早的伊宁市海棠路,到伊宁县祥和杏园、庆华杏园、托乎拉苏景区,再到新源吐尔根杏花沟景区、霍城县中华福寿山景区等,随着杏花的陆续绽放,将把游客带入杏花的海洋。
阳春三月,漫步在漫山遍野的花丛中,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巩留县库尔德宁景区和恰西景区、那拉提景区空中草原、尼勒克县唐布拉景区、特克斯县喀拉峻大草原上漫山遍野的白番红花(野百合)相继盛开。一朵朵顶着冰雪绽放的白色小花,那一丛丛、一片片小白花在风中摇曳,就是春天最美的样子。
满眼粉色的桃花,映衬着明净蔚蓝的天空,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怒放的花丛之中。这样唯美静好的景致也将于4月在霍尔果斯伊车嘎善锡伯族乡、莫乎尔片区,兵团第四师六十一团、六十二团等地相继呈现。
随着春夏季节的到来,遍布伊犁各县市、各大景区的金莲花、天山红花、芍药花、报春花、薰衣草、油菜花、向日葵、香紫苏等花儿相继开放,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可以来一场赏花浪漫游,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家庭病床”让“居家住院”成为现实
本报讯(记者 李娟 通讯员 闫南南)“血压、血糖都正常,要增加翻身次数,避免生褥疮。”3月28日,七十二团医院副主任医师夏敏在居民饶万涛家进行家庭巡诊时对其家属说。
82岁的饶万涛患有脑梗塞,一年前因不慎摔倒导致右侧股骨颈骨折,在四师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后,目前以助行器辅助行走。她丈夫张少玉也因脑梗塞导致瘫痪,不能生活自理。今年3月,其家属考虑老人行动不便,向医院申请办理了“家庭病床”服务。
“现在有了家庭病床,医生上门服务,让我父亲在家里就能得到有效治疗,我们陪护也会轻松一些。”家属王峰说。
家庭病床是指患者符合住院指征,但因本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适合在家设立病床,由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提供诊疗服务的一种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既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又可减轻患者负担。
3月1日,七十二团医院正式推出“家庭病床”服务,旨在将医院的专业治疗与护理延伸到患者家中,为患有慢性病、老年病以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该团医院已组建8支家庭病床服务团队,开展上门巡诊、建床、政策宣传以及家庭建床评估等工作,提供家庭病床服务15人次,建床6人。
霍河灌区多举措保春灌
本报霍尔果斯讯(记者 李娟通讯员 叶蓉)4月7日,霍尔果斯河灌区及所管辖各水管所的工作人员全力开展水利工程检修、渠道清淤、水库管理等工作,保障春季灌溉顺利进行。
自3月下旬以来,霍河灌区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全力打响春季检修及清淤工作大会战。该灌区将设施检修与安全生产检查同步进行,安排人员对泵站、灌溉渠道、闸门等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对水库的292个水尺、326个安全警示牌进行重描,确保水利设施得到及时抢修和保养,排除安全隐患。
同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详细的清淤方案,明确工作时间、范围、方法及人员机械设备配备等,并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逐级反馈发现的问题,积极探索突破的新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清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截至目前,霍河灌区及各水管所共投入人力500余人次,投入机械91台次,整治干支渠环境27公里,清淤1673平方米,清理井房18座、垃圾杂草110平方米。
4月7日,新疆伊犁边境管理支队莫乎尔
4月7日,新疆伊犁边境管理支队莫乎尔边境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农机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机隐患排查行动,严查无牌无证、逾期未检、违规改装等行为。同时,详细了解农户的需求和困难,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全力以赴护航春耕生产。
王成明 摄
4月1日,七十五团一连检修人员正仔细
4月1日,七十五团一连检修人员正仔细检查切地机叶片、底盘和发动机等部件,娴熟地对机器进行“体检”,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李娅 施丽萍 摄
师市首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举办
本报讯(记者 左洁 通讯员 刘华南)4月7日,师市首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在可克达拉市晚霞乐园养老院举办,来自师市部分团场和街道的17名养老护理员参赛。
本次大赛有理论考试和实操两部分,旨在进一步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营造学习技能的浓厚氛围,培养壮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队伍。比赛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大赛“以赛促训”的形式不但激发了一线养老护理员“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的热潮,而且在养老服务人才技能比拼的舞台上展示了师市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风采,为推动师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可克达拉市政协召开二届十次常务委员会会议
本报讯(记者 侯雨彤 通讯员 卞龙)4月9日,可克达拉市政协召开二届十次常务委员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王沪宁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精神、李邑飞在师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
师市党委常委、四师副政委,可克达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哈力木·拜多拉主持会议并讲话。可克达拉市政协副主席胡建国、谭春蓉、杨新、苏军江,二届市政协常务委员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政协委员要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确保人民政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准确把握政协履职方式方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增强履职本领;要常察民情、常解民忧、常聚民心,以政协委员工作站为平台,积极发挥委员作用,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真正收集民情、反映民意。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可克达拉市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草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可克达拉市委员会2024年协商计划(草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可克达拉市委员会2024年视察考察调研计划(草案)》。
伊犁州文联与师市文联召开交流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明辉 实习记者 孙婷婷)4月8日,伊犁州文联与师市文联召开交流座谈会,双方主要负责同志就新时代如何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兵地文艺事业融合发展进行深入讨论。
会议指出,兵地文艺事业一脉相承,深度嵌入,深入融合。近年来,兵地各级文联组织、文艺家协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全局观念,坚持“兵地一盘棋”思想,坚定不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兵地文艺事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兵地一家亲”思想深入广大文艺工作者心中。
会议强调,要在拓展兵地文艺融合发展领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兵地文艺融合发展的内涵,创新兵地文艺融合发展平台。要加强兵地文联及艺术家在重大题材创作中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兵地文艺资源共建共享。要建立健全兵地文艺融合发展机制,在文艺人才培养、优秀作品推介、文艺阵地建设等方面常态化加强工作对接,共同研究涉及兵地文艺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兵地文艺融合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组赴六十七团调研
本报讯(记者 李娟 通讯员 史鹏坤)4月8日,由兵团妇联、新疆农垦科学院、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组赴六十七团开展调研,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关于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部署,制订优化年度帮扶工作计划。
工作组先后来到六十七团创业就业孵化中心、农产品合作社销售基地、八连海创牧业养殖合作社、十一连等地,实地了解团场产业发展、养殖合作社运营、职工生产生活等情况。
座谈中,工作组听取了该团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工作组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找准定位,锚定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工作组表示,将与该团党委一起扛起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继续在人才培训、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贯彻新发展理念,补短板强优势,切实把帮扶工作做细做实,为推动团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师市第十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二阶段教学在江西瑞金干部学院开班
本报瑞金讯(记者 赵爽 通讯员 张蔼荣)4月5日,师市第十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二阶段教学开班式在江西瑞金干部学院举行,来自师市机关、团场、直属企事业单位以及伊犁州的39名学员参加。
开班仪式上,江西瑞金干部学院副院长刘前华对中青班全体学员表示欢迎,并从红色故都、江西南大门——瑞金市的革命历史出发,详细介绍了瑞金干部学院基本情况和本次培训内容。
师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长王伟对江西瑞金干部学院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后勤保障等方面表达了谢意,并表示江西瑞金干部学院是全国唯一位于革命旧址群之中的干部学院,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激情与理想,承载了治国理政的预演和实践,浸染过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是党史党性教育的天然课堂。他希望各位学员倍加珍惜此次异地培训机会,持续保持良好学风,充分展现中青班学员昂扬向上的风貌,从瑞金这片富有革命传统的沃土中寻根溯源,传承红色基因,在深学细悟笃行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据悉,第二阶段教学为期21天,课程内容丰富、方式多元。学员们将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仪式教学、交流研讨、微党课等多种形式学习,不仅能聆听中央苏区系列特色专题辅导,还将前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井革命旧址群、叶坪革命旧址群等地接受现场教学。
公 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有关通知》《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单位申领新闻记者证的通知》等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融媒体中心(原伊犁垦区报社、第四师广播电视台)对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4月10日—16日。
举报电话:兵团新闻出版局:0991-2890489 第四师融媒体中心 0999-8182731
拟领取新闻记者证名单:赵玉山
身份证号:6524231968071
4541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融媒体中心
2024年4月9日
可 克 达 拉
蒋晓华
“雄师十万到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
这是新疆兵团宏伟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张仲瀚政委对全体兵团将士的勉励。
“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赞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诗句。
今天,我想讲述一座兵团城市的故事,它的前世今生,它的与众不同,它的脱颖而出,它在今天新时代新征程中的辉煌。
神奇的土地
这个叫做可克达拉的城市位于伊犁河谷,于2015年4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可是这座城市的人民早已在这片土地上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生儿育女,繁衍生息,开发建设繁荣着这片土地。
5.64万平方公里的伊犁河谷是166万平方公里新疆的风水宝地。这里雨水充沛,河流密布,气候湿润,冬暖夏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早已被誉为“塞外江南”。
本世纪初《中国地理》杂志评选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十大“新天府”,伊犁河谷排名第三,紧随四川成都平原、台湾嘉南平原之后。
可克达拉就坐落在伊犁河谷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片土地的历史就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是这座城市的前世。
早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这里就诞生了汉朝第一位优秀的女诗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把细君公主嫁给了在伊犁河谷逐草而居的乌孙王,结为姻亲。
细君公主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黄鹄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原为黄鹄兮还故乡。”中原文明在这里播下了种子。
随后而来的解忧公主则以开朗的性格为这片土地增添了阳光灿烂的基因。她的众多混血儿女开枝散叶,生根发芽,使伊犁草原更加博大宽广,芳草萋萋,绿草茵茵。
她的侍女冯嫽则纵横捭阖,成为一代著名女外交家。
两千多年来,这片土地与中原文化、中原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我们最熟悉的当然是清代的伊犁“九城”,是惠远,是伊犁将军府。而被沙俄入侵毁坏的惠远古城,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就毗邻今天的可克达拉市。
当年这里曾有一座望河楼,以汉语命名的望河楼,激发了许多贬谪于此的失意官员的灵感。洪亮吉、杨廷理等文人墨客,登楼赋诗,留下了不少佳作。这座被伊犁河洪水冲毁的古建筑,在近两百年后又被今天的可克达拉人以望河亭的形式,重新建造在了伊犁河畔,历史在不断得到传承。
历史也让这片土地深深铭记另一位民族英雄的名字。他叫左宗棠,是他在年近古稀之时,率领清军收复了被入侵者阿古柏盘踞的大片新疆土地,收复了被沙俄非法占领长达十年之久的伊犁河谷。
他的部将杨昌濬写诗称颂他: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壮丽的新篇章。
一支支英雄的解放军部队开进伊犁河谷,他们清匪反霸,建党建政;他们修渠引水,开荒造田;他们植树造林,保护生态;他们团结各族群众,一心一意为民造福。
是他们,奠定了今后这片土地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是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写下了这片土地新的传奇。
请让我们记下这些部队的番号和演变。
原中央红军第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改编为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解放战争时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十三团,1954年10月7日部队集体转业,如今成为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七十二团。
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十六团,解放战争时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六军十七师五十团,现在的名称是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十六团。
原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的人民解放军六军骑兵团,现在的名称是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七十一团。
原人民解放军五军(民族军)十四师四十团,现在的名称是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十四团。
每个团都有党史军史留名的动人故事。
从湘赣苏区走出来的红军团——七十二团,红军时期参加过长征,八路军时期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解放战争时期保卫过延安,和平解放新疆后铸剑为犁,又酿出了“新疆第一酒”。人民艺术家王蒙赋诗称赞:“一杯伊力特,双泪落君前。”
曾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团的原型,今天的六十六团,是从抗日战争烽火中走出来的英雄团,第一个挺进伊犁河谷,把五星红旗最早插上了这片土地。可克达拉市主城区,就在这个团的区域内。
七十二团、六十六团代表了当年进军新疆的人民解放军二军、六军两个主力军,七十一团则是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代表,同样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个团的农田基本建设堪称全兵团典范,赢得过“全国农垦十二面红旗”的殊荣。
六十四团是民族军改编的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的代表,奉献出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东方小夜曲”的《草原之夜》,让可克达拉这个名字传遍全世界。
这些种子团生根发芽,破土拔节,分蘖抽穗,七十年来不断繁衍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25万人口、十八个团场及众多企事业单位的四师可克达拉市。
一部热血沸腾的历史,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在伊犁河谷,每个县区域内都有四师的团场,每个乡镇都紧挨团场的连队。
从最北端邻近阿力玛里边防站的六十一团,到最南端邻近坡马边防站的七十四团,只要是我们的国土,就有我们的团场。
六十一团是四季开花的团场,从杏花开到桃花开到苹果花开到雪花落,地名“阿力玛里”就是“苹果城”的意思。这里盛产一种果熟蒂不落的杏子,可以一杏三吃,被誉为“中国树上干杏之乡”。这里还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元代建筑——吐虎鲁克帖木儿汗麻扎,显示出历史的悠久与厚重。
六十二团团部的位置原是霍城县县城,1962年伊塔事件之后,霍城县与水定县合并,这里交给了执行代耕、代牧、代管“三代”任务的兵团战士,一“代”就“代”到了今天。团部金边镇的名称有两个含义,把祖国的边疆建设得金碧辉煌,守卫得固若金汤。
六十三团所处的边境线上有一处清代乔老克炮台遗址,团场在这里建起了军垦护边哨所,模范民兵朱国利、王利夫妇已经在这里守卫了三十多年。在每一个边境团场,都有这样的护边员。团场涌现出全国治沙模范袁腾飞,率领全团干部职工兴修一个个“长藤结瓜”式的沙漠水库,成为伊犁垦区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六十七团人民忘不了一个人,叫石书江。1997年至2011年,他在团场担任团长、政委,因公殉职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任职的十四年,全团耕地面积由三万多亩扩大到十二万亩,生产总值由两千多万元提高到两亿多元,占团场总人口41%的少数民族职工年均收入由一千多元增加到六千多元……
六十九团的前身是共青团农场,是全师最优秀的共青团员们建成的。
昭苏高原冬季长达半年之久,气候寒冷,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低,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七十四团、七十五团、七十六团、七十七团,四个边境团场把根扎在了这里。
每个团场,都是一部大书,都是一幅长卷,每一页、每一个画面,都在诠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诠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爱国情怀。
可克达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必然会有神奇的历史,神奇的故事,神奇的今天,神奇的未来。
美妙的歌声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众所周知,可克达拉是因为这首叫《草原之夜》的歌曲,逐步为世人所熟知。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专门派出摄制组,来到位于伊犁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可克达拉农场,也就是今天的六十四团,摄制一部名叫《绿色的原野》的纪录片,讴歌广大军垦战士屯垦戍边的光辉业绩。
当年这部影片在全国播出之后,立即吸引了无数有志青年。好儿女志在四方,他们坐上西去的列车,投入到兵团的宏伟事业中,为边疆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影片中的插曲《草原之夜》更是被几代人传唱至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东方小夜曲”。
六十四团是四师十八个团场中的一个,是四师的一个缩影,四师就是“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的故乡。如今,一座以“可克达拉”命名的崭新城市已在四师拔地而起,寄托着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四师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
组成部分中既有老红军团——曾在南泥湾垦荒的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现在的七十二团,被誉为“新疆茅台”的伊力特就是团场军垦战士酿造的。
又有老八路团——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团长率领的新一团的原型,八路军三八六旅十六团,现在的六十六团。这里还是中国薰衣草之乡,也是被誉为“中国薰衣草之父”的上海支边青年徐春棠实现梦想的地方。
六十四团原是由民族军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十四师四十团,在著名的伊吾保卫战中屡建战功。
在伊犁河谷屯垦戍边七十年来,四师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发挥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的作用,把昔日的荒原建成了米粮川。
如今的四师可克达拉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25万各族职工群众安居乐业。无论是走到哪一个团场的团部,都是楼房林立,市场繁荣,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无论走进哪一个连队,道路全部硬质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成为历史。
在对口支援城市江苏省镇江市的帮助下,我们十八个团场团部的小城镇规划进一步完善,更加科学,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酒半个多世纪长盛不衰,在疆内外广大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伊力特文化产业园每天都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可克达拉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创锦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优质牛肉、优质牛奶,伊帕尔汗香料公司生产的薰衣草系列产品,伊珠葡萄酒厂生产的冰酒,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是四师最有吸引力的招商平台。“筑巢引凤”这一古老而又先进的理念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修路、引水、绿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花大气力、下大成本,为招商引资打下坚实基础。内地许多优质企业纷至沓来,财税收入急剧增长,已经成为带动四师经济腾飞的强劲之翼。
四师可克达拉市是兵团最大的粮油生产基地,畜牧业、林果业发展也走在兵团前列。近年来,四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应用和推广新技术,积极发展精准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制种玉米和商品玉米单产创造了全国最高纪录。农业机械化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先进的农业技术引领着整个伊犁河谷。
“生产建设突击手,维护稳定排头兵。”这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1997年给四师武装民兵应急营的题词。半个多世纪以来,四师不仅发挥着“示范区”的作用,同时也是“稳定器”和“大熔炉”。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前苏联大肆煽动我国边民外逃,在1962年春夏之交达到高潮。当时新疆伊犁、塔城两个地区外逃边民达6万余人,历史上称之为“伊塔事件”。是四师民兵挺身而出,使事件得到平息。
随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迅速从兵团直属单位和四师抽调大量人员奔赴边境地区执行代耕、代牧、代管“三代”任务。
本来是“三代”,可是一“代”就是几十年,一直“代”到了今天,“代”了两代人,还将永远“代”下去。
这些兵团人,很多都来自兵团运输处,来自兵团机运处,来自兵团直属企业艾维尔沟钢铁厂、跃进钢铁厂,都是城市户口,吃商品粮,这两个硬件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这不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又是什么呢?
“伊塔事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兵团沿边界线建立边境农场带,六十一团、六十二团、六十三团、六十七团等边境团场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四师的师歌《兵团战士的心愿》这样唱道:“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这是兵团人、四师人的真实写照。
1997年春节,伊宁市发生“2·5”事件。
在这危急时刻,四师民兵挺身而出,仅用了一个多小时,566名民兵应急营官兵就全副武装,从邻近的六十六团、六十八团、六十九团、七十团赶到伊宁市执行维稳任务。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农四师武装民兵担负了伊宁市三分之一市区的巡逻任务。在这片区域,社会秩序井然,商铺照常营业,伊宁市各族人民群众由衷地喊出了“兵团万岁”“农四师万岁”“农四师民兵万岁”的口号。
根据四师民兵应急营在执行这次维稳任务中的突出表现,中央军委三总部给予了通报表彰。
2003年12月1日,七十六团一连发生里氏6.1级地震。七十六团和附近团场七十七团、七十五团、七十四团的民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投入抢险救灾。
兵团、四师领导迅速到第一线就近指挥,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受伤群众得到及时治疗,受灾职工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在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四师人抗灾自救,重建家园,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在地震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地震新村。
随后落成的高为12.1米的“12·1”地震纪念碑,永远铭记了四师人勇于战胜挫折的不屈精神。
七十年来,一部四师的历史,就是执行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个队任务的历史,就是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的历史,就是成为“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历史,就是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历史。
如今,可克达拉早已改变了模样,我们的军垦战士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这片多情的土地。我们和伊犁各族人民早已像这里的人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奶茶一样,茶离不开奶,奶离不开茶,奶茶交融,水乳交融,创造着独具边疆特色的奶茶文化、融合文化、多元文化。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一师一市、一团一镇,兵团的改革正在进行,兵团的事业还要大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会品着奶茶,唱响兵团精神,让美丽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新城可克达拉,每天都回荡新的歌声。
崭新的边城
世上本没有城,人类需要了,于是就有了城。
从前我在想,城市应该是逐步地、自然而然形成的。譬如西安、南京、开封、北京、上海,譬如雅典、罗马、耶路撒冷、伦敦、巴黎。自从有了深圳、珠海,我对城市有了新的认识。时势造英雄,也造城市,历史呼唤城市,时代期盼城市。只要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都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建造出来。可克达拉就是这样一座被打造出来的充满希望的崭新边城。
历史需要有这么一笔,时代需要有这么一划。
25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人民,需要建一座自己的城市,来凝聚人心,屯城戍边。需要刷更能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感。
美丽的伊犁河谷,仅有伊宁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霍尔果斯市,需要可克达拉市,需要更多的城市来形成城市集群,共同发展繁荣这块5.64万平方公里的风水宝地。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可克达拉市应运而生。
这座崭新的城注定会给伊犁河谷带来新的思想,新的风景,新的喜悦。
2015年4月12日正式挂牌,可克达拉市明年将迎来十周岁生日,无数人们涌向这里,接受新的城市理念的洗礼。
宽广的七一七大道,宽广的迎宾大道,宽广的南北向以华夏名山命名的大道,宽广的东西向以神州大川命名的大道,把红军团的大气磅礴,兵团人的热情奔放,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需要潜移默化。
漫步在伊犁河谷独一无二的朱雀湖畔,仰望一团团白云散步,俯看一群群金鱼游弋,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岳麓山路水系、迎宾路水系、昆仑山路水系,一个个水系贯穿全城。
伊犁河上飘来凉爽的风,整个小城似乎是在小船上飘荡,舒适宜人。
这里的湿度肯定是新疆之最,根本无须购买加湿器。
居民饮用水取自纯净的无污染的霍尔果斯河源头,一条现代化“坎儿井”穿越几十公里引入城市,水质绝对为伊犁河谷之冠。
为居民谋福利,可克达拉市政府不惜血本。
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霍尔果斯河的水、伊犁河的水、林公渠的水、来自良繁场的优质地下井水,生命之源,千水万水,各种渠道,滚滚汇入可克达拉市,浇灌滋润我们的肉体和心灵。
千年秀林,可克达拉市的发展理念与雄安新区不谋而合。
如今,可克达拉市的绿化成了最大特色,目前绿化覆盖率44.1%。不少游客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最惊叹的就是可克达拉市的绿。这是可克达拉市的建设者们这些年最突出的成果。
每年春秋两个季节,便是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一兵最忙碌的时候。集全师之力为可克达拉市的绿化建设服务,全师25万人民都行动起来,十八个团场都行动起来,所有的单位都行动起来,非公有制企业家们都行动起来,为这座绿城捐树、买树、植树。
专业人员远赴山东、河北等地买来适合本地生长的大树,确保栽一棵活一棵,创造了一年树木、一年成林的奇迹。
在新疆,石河子市以绿闻名,后起之秀可克达拉市后来居上已经成为现实。可克达拉人会把绿化作为永恒的事业,持之以恒永远进行下去。
在可克达拉市,最先落成的建筑不是政府办公大楼,而是城市规划展示馆、图书馆、档案馆、金谷文化中心“三馆一中心”。位于美丽的朱雀湖畔的博物馆、美术馆等也即将竣工。
2018年10月20日,师市机关正式进驻可克达拉市。这一天,还同时举办了首届金秋经贸洽谈会和“一首歌、一座城”歌舞晚会。仅仅两个月时间,就在金谷(“金色的伊犁河谷”)文化中心连续举办了三场美术书法摄影展览。
“走进新疆”全国民族大团结雕塑展也在可克达拉市图书馆展出,203件包括中国美术馆60件馆藏作品的优秀艺术精品吸引了伊犁河谷的目光,提高了我们的审美境界,每天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
可克达拉市图书馆馆名则由冯骥才先生题写。已落成的二十九个主题生态绿地,到处都是王蒙、沈鹏、李刚田等国内名家撰写的楹联,在文化上与内地发达地区接轨。
在政府办公楼大厅,一进门便是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雕塑的毛泽东主席铜像。另一尊雕塑作品“王震将军”则屹立在城市规划展示馆,与他的三五九旅七一七团部下们在一起。将军的诗句“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每天都与《草原之夜》的优美旋律一起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由全国一流诗人、评论家沈苇、耿占春、何向阳、高兴、汪剑钊等担任评委的“诗意可克达拉”全国诗歌征文大赛成功举办,伊犁著名中青年诗人王兴程讴歌这座城市的诗作一举夺冠。《“爱上可克达拉”楹联选》《“爱上可克达拉”折页影像册》《“爱上可克达拉”歌曲选》也都编辑出版。
可克达拉市是一座宜居宜养宜游宜业的新型城市,创造了伊犁人冰寒料峭时节通宵排队购房的传奇。他们在这里买房,是因为看上了这个地方,是因为爱上了这座城市。
“中亚湿岛·交响夏都”,冬暖夏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一首歌一座城的人文积淀,自然而然成了宜居宜养的必然选择。
《草原之夜》与江南水乡的神奇组合,兵团文化与边疆文化的有机融合,大盘鸡与锅盖面的跨界混搭,这一切,怎能不展示宜游的超级吸引力?
产城融合,宜业之城声名鹊起,为众多优秀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年轻的可克达拉市,已经成为有志者趋之若鹜的练兵场、圆梦地。
我们不会忘记,优秀江苏镇江援疆干部,市长助理王华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以身殉职。
我们不会忘记,为这座城市呕心沥血,献出宝贵生命的原市委书记丁憬同志。
我们不会忘记,上海支边青年,“我们身边的雷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宣讲兵团精神的陈茂昌同志。
可克达拉的建设者们,每天都在为这座日新月异的新兴边城涂抹新的色彩。
我们坚信,就如同伊力特飘香、薰衣草盛开,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草原之夜》的高度,就是可克达拉市的海拔。
《草原之夜》的厚度,就是可克达拉市的内涵。
《草原之夜》的长度,就是可克达拉市日益繁荣昌盛的灿烂未来。
九年,一座城市的精彩蝶变
文/杨俊钦 图/杨俊钦 李沛立
4月,可克达拉市是花的世界。夏都公园的山桃花、人民公园的杏花和榆叶梅、朱雀湖畔的山楂花先后开放,行走在城市中,即是徜徉于鲜花的海洋。
在这充满生机、姹紫嫣红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可克达拉市成立9周年的日子。遥想2015年4月12日,可克达拉市正式挂牌成立时,这片土地还如同一张“白纸”。9年时间过去,这里已经楼房林立,遍是绿地公园,烟火气十足,俨然一幅正徐徐展开的迷人画卷。
到访可克达拉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这里的绿化。作为首批兵团园林城市,可克达拉市绿化覆盖率44.1%,免费开放主题生态绿地29处,处处见绿、全民享绿,绿色已然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底色。
学府公园、学府路……从建城初期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可克达拉人对教育的重视,而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金山实验学校、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一批高质量学校的建成投用,则代表着市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作为第一民生的坚定态度。
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伊帕尔汗薰衣草产业园……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带来了就业机会。可克达拉安琪酵母有限公司、银皓化工公司、福泰宏远装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拔地而起,开启了一波波项目建设高潮,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而对市民来说,变化最大的却是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在傍晚,从建城初期马路上人迹寥寥,到如今九九财富、天一城、江南文苑、紫馨花苑等各大商圈人潮涌动,人们尽情购物、享受美食、休闲娱乐,点亮了这座年轻城市的夜经济。
建市9年,可克达拉市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33.83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114.34亿元,增长238%。在这数字背后,市民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工厂企业越来越多,商业流通越来越红火,经济发展越来越有活力,一座生态、绿色、宜居宜业的城市已经展现在人们眼前。
发展重任在肩,攻坚时不我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可克达拉市正以饱满的活力,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聚焦市民所想所盼,奋力谱写着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朱雀湖一隅。
润泰智慧农业园区温室大棚。
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课堂一瞥。
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
可克达拉大桥。
游客骑行赏花。
草原之夜雕塑。
无土栽培串收番茄。
可克达拉二桥施工现场。
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包装生产线。
军农乳业有限公司驼乳粉包装生产车间。
伊帕尔汗公司生产玫瑰纯露。